• 图片新闻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集”慧凝新 “备”教砺行 ——学院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5-05-1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汪悦)为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5月8日下午,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举行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会。王晓曦教授、万家乐老师、肖震老师依次担任主讲人,全系专职教师参会。备课会由系主任李琨副教授主持。

在说课环节,王晓曦教授围绕“第六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性提出教学的“加减法”策略。王晓曦教授认为,通过在ppt中增加动画展示等“加法”设计,能将课堂内容更为具象化展开,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思维启发性;另一方面,通过采取适当留白的“减法”艺术,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凝练。该策略还充分融合了阶梯设问、矛盾辨析等多种课堂互动形式,通过系统化教学设计将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与生动性有机统一,既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强化课堂参与,更在有限课时内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高效协同。

万家乐老师围绕“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分别从三个模块设计了互动环节。万家乐老师认为,要引导学生立足学科背景与生活实践,深度解析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的现实逻辑,以正反典型案例为镜鉴,深刻阐释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通过权威统计数据的可视化呈现,立体展现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时代寄语为价值引领,实现教学内容的升华,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有效激发其投身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肖震老师围绕“第八章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三大教学策略实现教材体系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成功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效能的有效转化,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强化制度自信。一是问题导向设置“举例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属性”的核心任务,深化学生学理认知;二是引导学生立足社区议事、网络问政等身边民主实践,开展民主参与形式的比较分析;三是通过中西民主制度的结构化对比,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性辨析,凸显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特征。

会议研讨环节,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围绕课堂互动范式深入交流,进一步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教学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课堂教学需求,通过生活化案例解析、场景化议题设置、具象化价值引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加快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现实实践,切实增强新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下一条:沁湖思政说:厚植爱国情怀 答好青春之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