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互动逻辑

发布时间:2025-10-0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劲驱动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二者内在互动的深层逻辑:以彻底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内源性动力与政治引领,同时以社会革命的实践成果作为检验自我革命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依托作风建设的传导机制,协同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提升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双重革命”的动态平衡与互促共进,这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与战略抉择。

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动力引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肩负着推动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决定了自我革命是推动社会革命的核心动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系: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为执政党抵御风险筑牢思想防线;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进行自我完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题,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将党的建设理论提升至新高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到列宁的实践阐释,再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构建起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坚实理论基石。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通过自我革命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掌握发展主动权。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艰巨。在前进道路上,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外部检验。社会革命的实践成果,是检验党的自我革命成效的直观尺度。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推动社会革命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本身即印证了自我革命的正确性与实效性。在经济领域,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在脱贫攻坚战场,党带领人民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自我革命带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验证了党的自我革命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等目标上的强大效能。

社会革命实践中暴露的问题,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精准标靶。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问题,常折射出党的自身建设短板。在反腐败斗争中,一度存在的腐败现象侵蚀了党的肌体和人民信任的根基。我们党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坚定决心,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权力监督,严密制度体系,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显著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反映出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我们党坚决整治此类积弊,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回归服务人民的根本。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社会革命中暴露的问题成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风向标”,引导党不断调整自我革命的重点和方向。

社会革命的目标,决定着党的自我革命的任务与重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宏伟目标要求党必须通过自我革命提升能力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革命旨在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持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需要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同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党的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社会革命聚焦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要求党通过自我革命强化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以作风建设为纽带,实现“双重革命”良性互动。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作为贯通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键纽带,深刻体现着两者的内在统一。从自我革命维度看,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原则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筑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引导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廉本色,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从社会革命维度看,干部作风直接关乎党的形象、政策落实和社会革命成效。优良作风能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群众智慧力量,合力推进社会革命。作风建设如同枢纽,将自我革命锻造的纯洁性、先进性,转化为推动社会革命的强大实践力量,使两者相互贯通、协同促进。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文山会海、调研虚浮,不仅降低效能,更易掩盖深层矛盾,弱化自我革命的针对性,造成政策“空转”。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则侵蚀干部思想防线,消解党的战斗力,少数人沉溺物质享乐、背离初心,严重损害公信力,动摇社会革命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风”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破除顽疾,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作风建设:一要强化思想铸魂,深化理论武装与党性教育,引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和价值观,从根源抵制“四风”;二要筑牢制度的笼子,健全常态监督,严格执纪问责,对违纪行为“零容忍”,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为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良性互动筑牢坚实基础。

以作风建设为桥梁,推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良性互动,实现“双重革命”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唯有以“常”“长”二字的韧劲深化作风建设,破除积弊、强化制度效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时代发展,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问题研究”(24&ZD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梁海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下一条: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历史演进、内在理路与当代启示

关闭